您好,欢迎访问金沙js93252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与科研 >> 学术交流 >> 正文
裘小龙:Translating vs. Bilingual Writing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1-06      

111日上午,裘小龙教授应邀莅临我院,与我院师生开展了题为“Translating vs. Bilingual Writing”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在逸夫人文楼A2014举行,由翻译系副教授吕奇老师主持。

首先,裘教授开门见山地提出翻译和双语写作不同。裘教授以自身的写作经历,自然引出了他是如何发现翻译与双语写作之间的不同。裘小龙教授师从卞之琳教授,他一直铭记着恩师的教诲:要想翻译好得要写作好,尤其是要尝试学会写诗。而裘教授正是在写作过程中意识到,把自己的作品从中文译为英文,并不是写作的长久之计。在存在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双语写作者出于让读者更容易理解的角度,做过多的注释,反而会影响阅读的流畅感和体验。由此,裘教授指出,由于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言敏感性,双语写作并不只是将翻译的忠实原则放在首位,而是同样强调将一种特定语言特有的文化和语言敏感性引入并再现到目的语中,从而形成敏感性兼而有之的作品。也正因如此,翻译和双语写作存在很大的不同。

之后,裘教授以陈侦探系列小说中的唐诗宋词为例,详细讲解了语言敏感度和可读性。裘教授强调,在引用唐诗宋词时,目的语要做到有韵、像诗、有辨识度。此外,裘教授谈到读者来信中说到,希望教授之后的作品中能再添诗歌元素,读者们表示能够深刻体会到裘教授转译的诗歌中所要传达的情感与诉求。裘教授以此经历,进一步强调了语言敏感度和可读性。

接着,在互动环节,现场师生积极发问。裘教授和蔼可亲,就现场师生提出的翻译问题、写作中的人物塑造等问题一一耐心解答。裘教授指出在翻译领域,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正如今天的讲座,我们能够共同交流学习。

最后,吕奇老师为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并代表师生们衷心感谢裘教授的到来,感谢他为全院师生带来了精彩的发言,也让大家对今后如何做好翻译,写好作品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专家简介:

裘小龙,1953年生于中国上海,1977年考入上海华东师大英语系,1978年越级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院,师从卞之琳先生攻读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获硕士学位;毕业后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作,先后任副研究员、室副主任,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国内出版了多部翻译和学术研究著作。1988年获福特基金会研究基金赴美,继而在美国圣路易华盛顿大学读比较文学,获博士学位,在该大学任教,并在欧美其他大学兼任特聘教授。同一期间开始英语写作,已出版了二十多本小说、短篇小说集子、诗集和诗歌翻译集子,翻译成了二十多种文字,在全球销售量高达二百余万册。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