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4日(周一)下午三点,受金沙js93252邀请,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匡亚明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姜峰教授在人文逸夫楼A2014学术报告厅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Corpus-based Academic Discourse Study: Decontextualization and Ways to Recontextualize it”的学术讲座。金沙js93252多位骨干教师和英语专业研究生参加了本场讲座。本场讲座由金沙js93252的王晶晶博士主持。
本场讲座的内容被姜教授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基于语料库的学术语篇研究、对该研究的批评-去语境现象、恢复语境的方法和在体裁评估中学生写作和读者参与的研究。
第一部分姜峰教授为大家展示了语料库的多种功能,基于语料库,人们不仅对可以对语言的特征进行研究,还可以将这种知识运用到语言和文学教育中。当使用语料库研究时,可以从词汇、短语、句子和体裁不同的方面去分析语言。这都体现了语料库的强大功能。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质疑的声音,不少人开始对基于语料库的学术语篇研究展开了批评。而姜峰教授将反对这种研究的原因总结了两点:1.Concordance and keyword searches limit the analysis to a somewhat atomized,bottom-up type of investigation of the corpus data.2.CAD does not take into the contextual features of the text.面对争论,姜峰教授也提出了解决办法,如果想使学术语篇能够被正确使用,必须要重建语境。基于语料库的学术语篇研究以第三人称的角度解释了作者在写论文时写出了什么,却无法洞察作者在想什么和他们知道什么信息。因此两种解决办法被提出,一种是Flowerdew 在2013年提出的两种途径,一是态度和感知,包含问卷调查,访谈,日记等。二是认知过程,包括有声思维和日记。另一种则是Hyland在2016年提出的两种方法,一是激发,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小组调查。二是反思,包括有声思维和日记。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重构语境。
讲座的最后,姜峰教授用了这些方法为我们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在学术论文写作中,作者是如何使读者与他产生共鸣的。通过语料库的分析,Hyland将它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reader mentions,questions,appeals to shared knowledge,directives and personal asides.接着进行下面具体的分析。
在短短的90分钟里,姜教授为大家分享了很多新颖、热门的知识点。同学们密密麻麻记满了整张纸。姜教授的谦虚幽默也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讲座结束,老师和同学不舍得离开,纷纷留下继续和姜老师进行学术交流,并留影纪念。此次讲座姜教授在大家的掌声中离开,同学们在笔记本上却留住了他的印记。
专家简介:姜峰,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匡亚明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大学应用语言学博士,师从国际著名应用语言学家Ken Hyland教授,研究方向为学术语篇、语料库、学术写作。于2013年在英国剑桥大学研修。担任Asia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编委,以及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Written Communication, Discourse & Communication和Corpus Linguistics and Linguistic Theory等国际SSCI权威期刊特邀审稿人。在Applied Linguistics, Written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Discourse Studies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等SSCI国际顶尖及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以及多篇中文论文发表在《现代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当代语言学》等CSSCI国内核心期刊。获得国际语料库语言学会2016年最佳青年学者论文奖John Sinclair Bursary,香港应用语言学会2016年度最佳青年学者论文奖Fawzia Braine Memorial Award,2013年剑桥大学全球商务英语教师征文大赛冠军。